美国联邦调查局为了在审查犯人时能够识别出谎言,做出了许多研究,其中有一条:说谎时眼睛会向右上方看,也就是,在说谎时,视觉会本能的倾斜45度角。看过《谎言大爆炸》,笔者相信,导演侯亮应该对有关于谎言的硬知识做足了功课。反映在影片里,丰富的镜头语言一一解构和重建了导演关于电影主题的个人理念。
整个影片的影像镜头,首先就呈现给了观众倾斜的视觉,笔者主观感觉下来差不多就是15度的倾斜角度。该片的摄影指导——香港金像奖评委、著名摄影师邝庭和(HKSC)介绍说:“在与导演前期沟通交流时,就确定了这一拍摄手法,虽说这一尝试是大胆和创新的,但我尊重导演的艺术理念,最终结果出来了,效果比预期的还好。”除去这一主要的摄影基调,导演在细节上对镜头语言的运用就更为丰富了,影片主人公在面对谎言带来的精神压力和心灵拷问时,小型运动相机的运用,手持摄影的晃动,既大胆又贴合,不但应合了影片的喜剧内核,更恰如其分的表现了主人公的遭遇和演员的精湛演技。
在与摄影指导达成共识后,侯亮更在影片中加入了大量的Gopro和斯坦尼康摄影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片中人物的外部转变,加之流畅凌厉的剪辑、神来之笔的上帝视觉、结构新颖的多线叙事,都使《谎言大爆炸》变得丰满多样。感兴趣的观众可以把该片与最新一届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《索尔之子》对比来看,因为,评委对后者是这样评价的:运动镜头,全程大特写,强迫观众直观感受绝望与无奈。甚至,观众也可以回味一部经典老片——法国著名导演罗曼·波兰斯基《钢琴家》,片中的纳粹军官在对钢琴家史标曼进行审问时,大谈特谈如何分辨被审问者是否说谎,镜头语言和故事内容让人印象深刻。
这一次,无论从电影故事本身的格局、叙事,还是场面调度、镜头语言来看,导演侯亮都足以在2016年的国产优秀电影中占据一席之地。至于片中更为丰富的解构和重建谎言主题的镜头语言,本文就不做过多的剧透,更多的诚意和惊喜,值得观众期待和发掘。
电话:170-0772-7735